匿名
未登录
创建账号
登录
新浪维基
搜索
查看“《实用社科概念》”的源代码
来自新浪维基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更多
更多
页面操作
阅读
查看源代码
历史
←
《实用社科概念》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 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 == === 挫折-攻击理论 === 用于解释攻击行为的一种理论,认为一个人达成目标的努力受阻时其作出攻击反应的可能性也会提高。加重挫折感的主要因素为预期的程度及挫折的意外程度等,并且挫折感与攻击性正相关。该理论被犯罪心理学用于解释犯罪的原因,一些犯罪行为被归为由挫折引发的攻击行为,且一般而言经济、教育和职业方面的地位低下,智力低下,青春期容貌和身材的缺陷、性别认同障碍,私生子、单亲等情形使人更易受挫。这一理论已得到大量统计和实验证据的支持。 这基本可以解释为何恶俗头子大多都有家庭问题,以及平均社会层次最为低下的[[组织/喷系|喷系]]如何得以迅速崛起成为恶俗系最无下限的战斗力顶点。掏吧喷系头目[[实名/曹自然|曹自然]]后期还亲口承认自己上网黑喷是因为“现实不如意”。同样这也可以说明所谓受主流排挤的各种“小圈子”为何总是容易产生更强烈的戾气。 与社会情境下的挫折感类似,由物理因素如酷暑、潮湿和污染等引起的身体不适都可能降低攻击行为的阈限,如骚乱和暴力犯罪往往更容易发生在夏季。这在[[狗窝/什么都实况J|实况J]]季节性的网暴热潮中尤其明显,在日本称为「夏厨」。 故意的激怒和侮辱也是攻击行为的一种明显原因。不难得出结论,恶俗迫害过的各种魔怔逼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恶俗[[狗窝/ps3吧|一手制造]]。 === 社会学习理论 === 用于研究社会学习的理论,核心论点之一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替代性地得到强化,从而使行为模式相应改变,而无需事事通过亲自得到强化来进行学习。我们通过观察和模仿获得包括攻击在内的社会行为,也就是说攻击和暴力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具有传染性。社会学习贯穿人的整个一生,但一般而言越低龄显然有着越高的可塑性。 实验证明高对抗性的竞技运动以及媒体暴力会提高其受众的攻击水平,例如电视节目中做出暴力情节的人物被美化为正面角色、在暴力游戏中攻击可以有效解决问题并得到奖赏,对于学习者就形成正强化(当攻击可以让个体逃离令其厌恶的情境时则形成负强化)。毫无疑问这包括中国恶俗发源的足球和日本恶俗发源的棒球,以及ACGN。但媒体暴力并不会直接导致攻击行为,而是作为一种风险因子。 Bandura认为社会学习有三种主要的榜样,即家庭成员、亚文化群体和大众传媒提供的榜样,而在以[[概念/出道|攻击能力]]为优秀品质的社区或[[概念/恶俗|亚文化]]群体中攻击的发生率是最高的。 对媒体暴力的研究揭示出攻击的社会学习中的一些机制,Huesmann等人总结为三种社会认知结构:世界是敌对的模式、运用暴力解决麻烦的剧本和认可攻击的价值规范。更具体地,有如下原因可以说明攻击的社会获得: # “既然他们能那么做,我也能。”(去抑制) # “哦,原来应该这么做。”观察攻击榜样会触发人们去模仿,并且给人们一些点子,使其知道如何依样画葫芦。(攻击的认知脚本) # “我想我体验的一定是攻击情绪。”观看暴力可能使人们更容易产生愤怒情绪。(高度生理唤起) # “哦,又是粗暴殴打。”不断观看暴力会使我们的敏感度降低,增加我们对暴力受害者的冷漠,或者认可暴力为现代生活的必然现象,因而更容易接受暴力。(脱敏) # “在他攻击我之前我要把他放倒。”观看大量的暴力使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危险的地方,更可能对他人表现出敌意。(敌意归因) === 主动性攻击 === Dodge等人提出的一种攻击行为分类——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性攻击,前者的理论来源为挫折-攻击理论,后者则是社会学习理论。反应性攻击是对威胁或挑衅做出的敌对反应,包括发怒、报复等,是一种“热血”的攻击行为。主动性攻击则是一种缺乏感情,更趋向于某种获利的攻击,包括[[概念/炒作|欺凌、控制、捉弄、羞辱、胁迫]]等,是一种更为“冷血”的攻击行为。主动性攻击与冒犯无关,来源也并非挫折,而是个体沉浸在一个视攻击为有效解决冲突和问题的情境中通过学习习得的。 === 自然状态(霍布斯) === 霍布斯用于论证其国家理论的关键概念,是一种前国家的假想状态。自然状态中每个人都要求无限制的自由,并且完全不顾及他人,因此逻辑的结论就是每个人的自由互相冲突,进而导致无限制的互相报复。自然状态并非是关于国家演化形成的学说,而是用于论证国家权力正当性的理论(即假如没有国家会怎么样)。霍布斯的国家学说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学的基础。 要点在于,绝对的自由会导致绝对的暴力和霸权并非空谈。一种精致化的社会契约论认为,当他人侵犯我的自由时,我以同等程度侵犯他人自由是自然权利之一,但自然状态下个体对该项权利的行使永远会超出限度,导致报复的恶性循环,为此惩罚的权利必须让渡给政治共同体。该论证的前提部分在现代心理学中基本可以找到证据支持。这源于攻击行为本身就倾向于引起的自我正当化,而自我正当化又将造成进一步的攻击,因此报复一旦开始,往往就会进入恶性膨胀,一般攻击模型(General Aggression Model, GAM)将这总结为一种不断升级的循环。把恶俗当手段的现代恶俗可以说正是忽视了这点才走上费拉之路,希望反恶俗人士对此能有明确认识。 关于极端无秩序所导向的另一种后果,后文还将提及。 == 法学・政治学・伦理学 == == 逻辑谬误 == == 评论 == <comments />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信息框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需要补充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实用社科概念》
。
导航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日志
留言板(游客)
讨论版(登录用户)
帮助
关于本站
服务条款
恶俗简史
格式标准
沙盒
友情链接
430のBBS
罪人堂Wiki
分类
文集
实名
Twitter
Telegram
Esuwiki
贴吧
QQ
知乎
Bilibili
恶俗窝点
恶俗组织
wiki工具
wiki工具
特殊页面
页面工具
页面工具
用户页面工具
更多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页面信息
页面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