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键政》

来自新浪维基
金圳工业留言 | 贡献2025年1月8日 (三) 21:59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键盘政治''',简称'''键政''',是对热衷在网络上标榜各种主义、指点各种时事,而放到网下只剩下夸夸其谈的行为模式的讽刺性称呼。 所谓的“键政圈”并非一个统一的社区,而是对许多具有此特点的圈子的合称。这些圈子几乎单纯由话题上的相关性联系起来。 键政者一般产生于对社会现状不满、政史类流行文娱作品和政治宣传影响等,也可能…”)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键盘政治,简称键政,是对热衷在网络上标榜各种主义、指点各种时事,而放到网下只剩下夸夸其谈的行为模式的讽刺性称呼。

所谓的“键政圈”并非一个统一的社区,而是对许多具有此特点的圈子的合称。这些圈子几乎单纯由话题上的相关性联系起来。

键政者一般产生于对社会现状不满、政史类流行文娱作品和政治宣传影响等,也可能产生于对既有的特定键政群体的反感情绪。现键政圈中大量的成员都并不是通过严肃的社会活动和理论研习,而是坐在显示屏前经由网络小说和动画片,以及政史题材娱乐游戏“入坑”,导致键盘政治有着十足的过家家性质。本为全体网络暴民设计的“键盘侠”三字,却更为形象地反映了键政人的特点。故而,键盘政治的派系划分很难说真正有什么意义,更大程度上其只是一个方便自我表现、博取认同、党同伐异的标签。

恶俗系由于本身愤世嫉俗的性质,与键政始终形影不离。早在古典恶俗时期,李毅吧不像后来有打着爱国旗号的出征组织,不仅黑体制,并且倾向于过度吹捧美国(“低美”),奠定了早期雷霆系反建制的基调,各种刺耳的梗也发源于此,直到彩色哥上位之后情况才发生变化。而恶俗的发展也反过来渗透键政,使得帮派火拼更加野蛮。2018~2019年中文网络全面进入Web2.0时代,网络对现实的影响开始加剧,此时中文推特键政圈的魔怔终于让键政过家家变成了网络无限制格斗大赛。

简况

“键政”是个相当晚近才开始流行的词汇,但键政这种现象在中文互联网的古早时期就已经存在,比恶俗圈资历更老。

在2000年代,网络的键政派系还比较模糊,不像如今东纠西纠、天派地派,而是整体笼罩着一种朴素的“愤青”情绪。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已经发展为分配不公等明确的社会问题。片警、拆迁队、城管等基层体制人员的公信力降低到一个极点,内政腐化、外交软弱,网上时事焦点所围绕的基本都是这些话题。对当局不满和爱国主义并行不悖,“既黑体制,又反美日”也就成了当时互联网的基调。愤青在后期分化为“自干五”和“公知”互相攻击,但体制问题在国内一系列改革下逐渐淡化,公知很快过气,词义从真实存在的群体特征变成一顶纸糊的帽子。

到2010年代前期,主打爱国主义的群体从天涯社区的自干五中衍生出年龄层偏低的贴吧“兔系”,而贴吧原生的汉民族主义派系“皇汉”则由于不满大陆的民族文化政策(如汉字简化、高考加分等)经常表露反建制倾向,影响力迅速被兔系压倒。同时,围绕欧洲史、二战史相关游戏和特定文史作品的键政群体(如冷兵器吧、太平洋战争吧一系,苏联粉、明朝粉等)也在贴吧成型并开始相互交锋,贴吧成为键盘政治的大本营。早在纳系恶俗诞生之前,贴吧日系和所谓“中系”之间爆吧扣字便盛极一时,刺激了日系恶俗化,还诞生出少量标榜反日爱国的喷系扣字组织和占吧组织(如日本地震吧),但大众取向的爱国贴吧中很多人并不能理解这种低素质行为,导致“中系”在恶俗系内一直属于冷门。

随着2014年下半年开启的大陆A股历史性大牛市,一时间网络上出现许多股民。由于股票和政治原生的相关性,这些人大量涌入键政圈,基本都被更贴近经济生活的自干五派系和冷兵器吧、太平洋战争吧、纳年纳兔纳些事吧等吸收,促使自诩自由主义(liberalism)的目田系走向全盛,并从此确立了自干五派系和目田系作为键政圈中最主要的派系对立这一格局。发源自冷兵器吧、中世纪吧等欧洲史相关社区的人种讨论开始充斥于除自干五派系外的大半个键政圈,与键政圈内琳琅满目的种族主义互相感染,结果许多讨论都开始弥漫强烈的民科气息。因为网络上越来越多人讨论政治,以前无人问津的奇谈怪论猛增,派系越分越细,冲突越来越多,例如“皇汉”内部就常年围绕千奇百怪的正统论展开各种文化歧视和地域攻击。键盘政治最终让所到之处都变得乌烟瘴气,成为恶俗疯狂滋生的土壤。

文件:84吧点草键政.png
说到目田系,不得不提的就是1984吧,严格来说其虽是个键政贴吧,但很多人只想进行知识性的文学和社科讨论,暗地里根本瞧不起键政,认为其就是“指点江山”并给贴吧生存带来风险。此图为15年初纳系魔怔逼大量涌入的时期一84吧小吧直球点草吧内键政现象的帖子

2015年,722事件后,贴吧官方大力度打击键政,甚至有兔化倾向的二战吧也在17年被封禁,键政圈活跃中心随之移出贴吧。微博“田园女权”、知乎“网左”等,先后势力大增。在一批人对魔怔玩网没有兴趣而流失后,受打压的目田系残余散入外网,素质每况愈下。纳吧曾经的取乐对象“真脂黑”和“反向兔”在中推圈居然成了主流,低龄化和跟风空前严重。曾经贴吧键政圈常有文史社科交流的传统,多少都会有些干货,很多贴吧本来也不是专门键政;而推中圈几乎除了故意辱华就是复读标准之吧体

贴吧键政圈衰落后,“网络左圈”成为大陆代表性的反建制派系,除目田系内部原有的一小批左倾人员,主要是自称信奉马克思主义及其分支的诸帮派,以及王毅飞、陈思宇等知乎迫真后现代左翼。其最初只是乌有之乡等网站上的一批教员粉丝和1966支持者,后来以方从哲吧小团体为首开始在贴吧发展出较大势力。而一股杀马特网哲味的知乎后现代网左基本上一开始就是独立的恶俗派系,大约17年前后将淫梦和恶俗输出到整个左圈而在恶俗圈引起注意,导致网左圈子得到之吧孙立军吧和喷系的零星点草。

特点

两个因素可以说明键政社群滋生戾气的必然性:

  1. 感性的学习方式。容易观察到,这些人的知识结构与科班人士非常不同,往往极度碎片而较少宏观视角,于是辩论往往只能是罗列资料的形式。这种论战有时知识量相当大,但长期来说弊大于利。“社会生活现象极其复杂,随时都可以找到任何数量的例子或个别的材料来证实任何一个论点”,键政辩论的说服效果可想而知,于是难免诉诸武力。不仅如此,感性的学习方式(或者说“宣传鼓吹”),导致这些人群很容易将自己的自尊心、认同感和并非事实的“观点”绑定到一起,于是第二个因素发挥作用。
  2. 教条主义。 由于比现实中更少拘束,网上发言根本没几个人会顾及他人感受,看到不认同的观点便上去“教育”别人,而对方既然已将自尊心建立在自己的观点之上,结果必然是双方为了捍卫尊严大打出手,并且谁也改变不了谁,与哪种观点更合理、有更多证据都完全无关。键政键史蛤蟆们日复一日重复这种不求其实、以胜为故的无效率辩论,刚“教育”完一个新人,马上又有十个观点更加不同的人进入圈子辩经,耐心也自然是越来越低,而只想着用暴力迫害,让对方马上“闭嘴”了。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