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阴谋论者的钓鱼》

来自新浪维基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阴谋论的概念

英文维百对阴谋论的描述: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nspiracy_theory

德文维百更加详细,是“特色条目”:https://de.wikipedia.org/wiki/Verschwörungstheorie

中文维百对阴谋论的描述是对英文条目的翻译,且有所滞后:https://zh.wikipedia.org/zh-cn/阴谋论

笔者的搬运

文集/针对阴谋论者的钓鱼/德文维基百科有关资料

文集/针对阴谋论者的钓鱼/英文维基百科有关资料

笔者认为的重点

德文条目:

2021年,德国政治学家萨巴-努尔·奇马(Saba-Nur Cheema)依赖一种“非揭露式教学法”:人们不应该简单地驳斥阴谋理论言论或将其描述为疯狂或荒谬,而应该在关系层面上与当事人联系,询问他们的信息来源以及他们相信阴谋理论的原因,同时“明确反对任何反多元化的立场”。
同年,精神分析学家Jakob Johann Müller和Cécile Loetz建议,在干预阴谋理论时,人们应该少关注讨论阴谋理论的真实内容,而多关注弄清那些受到影响的人的经历,是什么导致他们维持这些粗暴的信念。
斯蒂芬·希普(Stefan Heep)在2022年设想了一种反思性信念,作为阴谋理论的解毒剂,从而实现自我超越。这一理念让人类接受对他人的依赖,并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真正意义:“因此,这不是自我的消解、大众自我中的非个体化和对‘不同’的排斥,而是个人之间的互补以及平等存在的真正社区。”这种信念提倡健康、满足的生活,以及对危机的抵御力,从而也能应对阴谋理论信念。

英文条目:

阴谋论无法被证伪,而且会被谬论所强化。特别是,阴谋论者会使用逻辑谬误循环论证:反对阴谋的证据和支持阴谋的缺乏证据都被重新解释为阴谋真实性的证据,从而使阴谋成为一种信仰问题,而不是可以证明或反驳的东西。阴谋论的认识论策略被称为“级联逻辑”:每当有新证据出现时,阴谋论就能通过声称一定有更多的人参与掩盖事实来驳斥它。任何与阴谋论相矛盾的信息都会被认为是所谓阴谋的虚假信息。同样,直接支持阴谋论者主张的证据持续缺乏,被描绘成证实了沉默阴谋的存在;其他人没有发现或揭露任何阴谋的事实,被看作是那些人参与了阴谋的证据,而不是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不存在阴谋。这一策略让阴谋论免受对证据的中立分析的影响,并使它们无法受到质疑或纠正,这被称为“认识论自我隔离”。
2013年,在对全球变暖原因发表意见的同行评议气候科学论文中,97%认为人类应为全球变暖负责,3%则认为人类无罪。同年,福克斯新闻的嘉宾认为,这两种观点之间存在一种虚假平衡,31%的受邀嘉宾认为全球变暖正在发生,69%的嘉宾则认为全球变暖并不发生。
阴谋论者经常利用媒体的虚假平衡。他们可能声称自己提出的是合理的替代观点,值得花同等的时间来论证其观点;例如,“教授争议”运动就曾使用这一策略来推广智能设计,该运动经常声称科学家们在密谋压制他们的观点。如果他们成功地找到了一个以辩论形式表达自己观点的平台,他们就会专注于使用修辞人身攻击和攻击主流观点中明显的缺陷,同时避免讨论自己观点的缺点。

德文条目相比英文条目,有一个关键的缺失:

有人认为,直接反驳错误信息可能会适得其反。例如,由于阴谋论可以将反驳信息重新解释为其叙述的一部分,因此反驳某个说法可能会导致意外地强化该说法,这被称为“适得其反效应”(Backfire effect)。此外,发表对阴谋论的批评可能会导致阴谋论合法化。在这种情况下,可能的干预措施包括仔细选择要反驳的阴谋论,要求独立观察员进行更多分析,以及通过破坏阴谋论社区的糟糕认识论来引入认知多样性。任何合法化效应也可能通过回应更多而不是更少的阴谋论而减少。
存在可能发生适得其反效应的心理机制,但关于这一主题的证据混杂,而且适得其反效应在实践中非常罕见。2020年对适得其反效应科学文献的审查发现,即使在理论上有利于观察它们的条件下,也普遍无法复制它们的存在。由于缺乏可重复性,截至2020年,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适得其反效应要么不太可能在更广泛的人群层面发生,要么只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发生,要么根本不存在。最初提出适得其反效应发生的研究人员之一布伦丹·尼汉(Brendan Nyhan)在2021年写道,错误信息的持续存在很可能是由于其他因素造成的。
一般来说,当人们了解到阴谋论相互矛盾且缺乏证据时,他们确实会拒绝接受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正和事实核查不太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也没有哪个特定人群一直观察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事实证明,在许多情况下,向人们提供事实更正,或强调阴谋论中的逻辑矛盾,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向“9·11”阴谋论信徒告知实际专家和目击者的陈述的案例中,已经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一种可能性是,如果批评挑战了某人的世界观或身份,则最有可能适得其反。这表明,一种有效的方法可能是在提供批评的同时避免此类挑战。 

总之应该进行讲人道的辟谣,但在反人道主义的环境需要小心行事。

阴谋论与恶俗

迄今为止的反恶俗者和恶俗受害者,当中的阴谋论者,比新式恶俗多,但又比古典恶俗少。

凤吧反二人士擅长编造各路三次元娱乐、二次元娱乐、现实科学技术、超自然阴谋论;然而流行于反恶俗者、恶俗受害者当中的阴谋论,却保留现实科学技术、超自然阴谋论,同时更加非娱乐化。

前者为钓鱼而设,所以经常被迅速证伪,而其中的恶俗化渔夫容易用暴力威胁,转向敲诈勒索;但后者常常结合幻觉与思维障碍,要么不成文要么难以证伪,而一部分知情的渔夫此时会做出炒作的举动:故意发言表示认同对方的论点,甚至给对方提供虚假材料,强化后者的精神症状。

笔者认为目前B站账号“反脑控联盟”及其对应网站即属于后一种渔夫经营的渔场,不惜转载涉政邪教组织的视频,将无数精神障碍患者变成“自备干粮水军”,动机在于高价贩卖最多只有安慰作用的“反脑控设备”牟利,甚至更进一步,营造这一阴谋论专属的商品市场。此种阴谋论与“有组织纠缠”(gangstalking)阴谋论一内一外相结合,起到了扩大阴谋论商品销路的作用。

目前“脑控受害者”的各种长篇精神分裂论证当中经常涉及“政府”及“非反建制人士”,与中文推特键政圈键政“敌人”基本一致,二者便有了合流的危险,但也因恶俗的介入有了内斗的可能。

一部分阴谋论者会进行凶杀犯罪,以“宣传阴谋”“报复阴谋家”。这更能吸引非阴谋论者的渔夫利用阴谋论者找乐子,就算怂恿其做完恐怖袭击等恶性犯罪事件之后也能抛弃阴谋论者了事。

但总的来看,恶俗化的人,经常自己就是这种那种阴谋论的实践者,无论是不是阴谋论者,也无论有无自知之明。

逆向阴谋论

维百写到“沃克五分类”,其中有一个“仁慈的阴谋”,堪称“逆向阴谋论”:

杰西·沃克(Jesse Walker)在2013年提出了五种阴谋论:
“外部敌人”("Enemy Outside")指的是基于据称从外部策划针对社区的人物的理论。
“内部敌人”("Enemy Within")发现阴谋家们潜伏在国家内部,与普通公民毫无二致。
“上面的敌人”("Enemy Above")指的是有权势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操纵事件。
“下面的敌人”("Enemy Below")描绘的是下层阶级试图颠覆社会秩序的行为。
“仁慈的阴谋”("Benevolent Conspiracies")是指在幕后努力改善世界、帮助人类的天使力量。

虽然英文维百把杰西·沃克写成libertarian:

Walker's writings display a definite libertarian bent

但“逆向阴谋论”的确很容易成为一切匿名人群的挡箭牌,诸如净网志愿者协会和各种匿名黑客组织的话术即属于此。

今天对各种警察、武装力量、宗教信仰、学术思想的各种宣传,都有了此种“逆向阴谋论”的历史,导致了各国公民产生过高的期望。

为了自我粉饰,此种话术也会被套用到以实名为耻的各个网络暴力群体上面,尤其是这个群体迫害别人途中找理由的时候。由此,“恶俗小鬼”总是更能形成犯罪组织,而这种“底层抱团”反倒能比单个恶俗人员更快找到“大手子”。

上面提到:

阴谋论无法被证伪,而且会被谬论所强化。特别是,阴谋论者会使用逻辑谬误循环论证:反对阴谋的证据和支持阴谋的缺乏证据都被重新解释为阴谋真实性的证据,从而使阴谋成为一种信仰问题,而不是可以证明或反驳的东西。阴谋论的认识论策略被称为“级联逻辑”:每当有新证据出现时,阴谋论就能通过声称一定有更多的人参与掩盖事实来驳斥它。任何与阴谋论相矛盾的信息都会被认为是所谓阴谋的虚假信息。同样,直接支持阴谋论者主张的证据持续缺乏,被描绘成证实了沉默阴谋的存在;其他人没有发现或揭露任何阴谋的事实,被看作是那些人参与了阴谋的证据,而不是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不存在阴谋。这一策略让阴谋论免受对证据的中立分析的影响,并使它们无法受到质疑或纠正,这被称为“认识论自我隔离”。

而“逆向阴谋论”的信奉者也可以无孔不入地发送“弱势群体”标签,妄图“参与被掩盖的伟大事业”,甚至进行“道德绑架”,结果弄巧成拙,或者沦为犯罪。

一部分“逆向阴谋论者”同样会进行凶杀犯罪,以“保护人类”或“保卫助人者”,如涉政极端分子、涉教极端分子。这更能吸引非“逆向阴谋论者”的渔夫利用“逆向阴谋论者”找乐子钓鱼怂恿其做完恐怖袭击等恶性犯罪事件之后也能抛弃“逆向阴谋论者”了事。

同样,恶俗化的人,自己也可以是这种那种“逆向阴谋论”的实践者,无论是不是“逆向阴谋论者”,也无论有无“自知之明”。

有关阴谋论者

恶俗圈各派系

春日政宗清华帝程然等阴谋论实践者

B政圈中推圈CloudFlare托管键政网站键政

张金圳净协维基用户网哲

民科辞海维基的出名民科

各宗教各派狂信徒

大势所趋论小鬼论等文化概念的炒作者

受各路媒体匿名化复杂化影响的普通公民

“脑控”阴谋论者群体:https://zh.wikipedia.org/zh-cn/脑控

“有组织纠缠”阴谋论者群体:https://zh.wikipedia.org/wiki/团伙跟踪

评论

<comments/>